第二批基于業績比較基準的創新浮動費率產品7月4日上報,本次共上報11只產品,其中2只為股票型,9只為偏股混合型。此前首批獲批的26只新模式浮動費率產品中,已有24只產品完成募集并成立,合計募資226.8億元。
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,與首批產品一致,第二批各家管理人均設置了1.2%(基準檔)、1.5%(升檔)、0.6%(降檔)的三檔費率水平。當投資者持有一年以后贖回產品時,基本符合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,適用基準檔費率;年化收益水平明顯跑輸業績比較基準的,適用低檔費率;取得正收益且年化收益顯著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,適用升檔管理費率。此外,投資者若在一年以內贖回產品,則不適用分檔安排,一律按基準檔費率收取管理費。
記者了解到,后續還將有管理人陸續上報創新浮動費率產品,相關產品將實現常態化注冊。
與首批產品存在差異
記者了解到,首批產品均為全市場選股基金,本次上報產品從名稱看,除全市場選股產品外,還有4只為聚焦行業或者主題的產品,覆蓋高端裝備、醫藥、制造業等行業主題。
另外,個別產品還采取了發起式安排,進一步強化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。有管理人表示,首批產品社會及市場效果良好,公司看好新模式浮動費率產品發展前景,推出更多浮動費率產品契合行業高質量發展趨勢和公司戰略規劃,所以公司也積極跟進。
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,首批新模式浮動費率基金的推出,通過費率機制創新將產品管理費率與投資者實際回報水平深度掛鉤,將進一步強化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的“收益共享、風險共擔”,同時引導投資者長期投資形成良性循環。
首批產品募集情況整體良好
公募基金費率改革迅速推進,自5月7日《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》明確“對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大力推行浮動管理費率”以來,首批26只新模式浮動管理費率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5月16日上報,5月23日獲批注冊后,5月27日陸續啟動募集。
據統計,截至6月底,已有24只產品完成募集并成立,合計募資226.8億元;華商基金、信達澳亞基金旗下2只產品因為渠道檔期安排原因,正在募集中,募集情況整體良好。24只已結募產品合計募集226.8億元,單只產品平均募集規模9.45億元,顯著優于年內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整體水平,今年以來截至6月底,單只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平均募集規模約4.4億元。
目前,市場各方反映整體積極正面,多家基金公司更是用真金白銀表達對旗下產品的支持。田利輝認為,首批新模式產品迅速獲批并取得良好開局,反映了監管部門和行業機構對落實公募基金改革方案、加快推出投資者可感可及措施、強化基金公司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的高度重視。產品設計充分體現了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,有助于推動行業從“重規模”向“重投資者回報”轉變,也有利于重建投資者信任。